博兴县博昌街道:“支部建在小区上”激活基层党组织“神经末梢”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陶金 通讯员 王镇
为落实博昌街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博兴县阳光社区积极推动“把支部建在小区上”相关工作,结合各小区实际情况“量体裁衣”,更加精准精细地服务居民,形成居民“有事情找组织、有困难找书记、找了就管用”的氛围,激活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聚力绘就美好社区幸福画卷。
“纵向架构”筑牢小区“红色堡垒”。“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阳光社区现有在职在地党员215名,名士豪庭67名,阳光小区63名,京博和苑55名,地税花苑30名。为充分发挥在职在地党员“冲锋在前”的作用,阳光社区纵向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上下联动、一贯到底的“动力轴”,街道党工委统筹推动社区基层治理,1名党政班子成员包保社区,2名在职在编干部联系社区小区;社区党总支明确社区服务、民生建设事务清单,全面推进党建联建与基层治理,实现社区减负增效;小区党支部牵头领办实事,推选楼栋长任“组长”,单元长、党员志愿者任“邻长”,织就“微网幸福格”,全力实现小区治理精细化、精准化。
“积分管理”推动党员“深耕支部”。积分+党员干部“回家报到”。阳光社区建立在职党员干部“积分周、回家日”制度,实行报到登记、跟踪纪实、量化考评闭环管理,引导党员干部在每月最后一周任意一天主动到社区报到,领办积分项目,开展志愿服务;将“双报到”党员干部积分情况列入党建工作年度考评内容,作为民主评议党员、评先评优、职级晋升的重要参考,推动党员干部由“要我服务”向“我要服务”转变。积分+居民群众“爱家奉献”。广泛开展“爱积分·邻聚力”公益行动,根据居民专业特长、服务意向,分类组建政策宣传、文明督导、卫生整治等社区自治志愿服务小队,积极参加各类积分活动;建立积分兑换物资、兑换服务机制,通过商家让利、社区补贴、公共服务资源下沉,让群众凭积分兑换指定商品,实现“奉献—积分—回报”志愿服务良性循环。目前,阳光社区共有50多人参与积分活动。
“共驻共建”打通基层“神经末梢”。为突出核心引领作用,阳光社区小区党支部出台了“365”小区治理模式,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业委会自治监督、物业公司优化服务,构建“三位一体”协同配合机制,推行党建联手、阵地联用、活动联办、服务联动、部门联动、问题联处的“六联工作法”,达到党建引领好、治理机制好、服务管理好、小区品位好、邻里关系好的“五好小区”治理目标。通过“睦邻博昌·幸福阳光”睦邻点、“阳光”调解室、“青少年伙伴之家”“银龄之家”“党员先锋驿站”等服务站点串起服务阵地,通过公益服务、协商议事、关爱特殊群体、亲子活动、培育骨干等举措,将治理阵地建设在居民“家门口”,不断挖掘小区党员和热心业主,通过扩大“朋友圈”壮大“党员红色先锋队”“红色物业志愿服务队”“阳光义工服务社”3支志愿服务队伍,设立“党员接待日”“爱心护学岗”等志愿服务岗,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机制,吸引更多业主加入志愿者队伍,建设以民情账本为抓手,建立分层次、多元化的志愿服务体系。
下一步,博昌街道阳光社区将牢牢把握“把支部建在小区”工作契机,持续加强小区党支部建设,不断提升小区治理能力,更好满足辖区群众多元化需求,让小区成为党群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