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区完善社区年轻干部培养机制
雨花台区完善社区年轻干部培养机制
递进式精准育才,打造善谋创新队伍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
油焖大虾、爆炒肉柳、蚝油生菜……12月27日,临近中午,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玻纤院社区食堂飘出阵阵香味,选菜区排起了长队,菜品种类繁多、荤素齐全。年过八旬的居民邹奶奶打了一份饭菜,坐在宽敞明亮的食堂里,感受幸福“食”光。“00后”孙先生则快速打包了两份饭菜带走,“单位没食堂,又离得不远,这边开业后就经常打包两份回去和‘饭搭子’吃。”
这个面向社会开放的社区食堂,由玻纤院社区党委副书记宦娇娇一手促成,“以往社区食堂往往只针对辖区老人或小区居民,但我们调研发现,只有开放才能更有生命力。”事实正如宦娇娇预料一般,社区食堂非常受欢迎,一天最多能销售快餐500多份,日均销售约150份。
“我是南京市招收的首批大学生社工,这么多年是党和组织培养了我。”宦娇娇说,她至今仍记得工作的第一年,区委组织部门重点发挥好老书记、老主任的帮带作用,建立“青蓝结对”帮带机制,为社区年轻干部指定“导师”,开展“拜师学本领”活动。她的“师父”是位做事极有章法、又不刻板的老书记,“他会仔细叮嘱流程方法,却并不会限制年轻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现在,我们社区有专门的‘青虹’计划培育年轻社工,我本人也成了‘传帮带’的‘师姐’。”
记者了解到,在雨花台区,如宦娇娇一般正成长起来的年轻社区干部有170多人。近年来,雨花台区谋划好、落实好“薪火传承”这一根本大计,遵循年轻干部成长规律,从多措并举“传帮带”、教育培训“提素质”、实践历练“强本领”等方面集中发力,优化培训资源供给,健全“师资库”,通过递进式精准育才,着力打造一支善谋创新、务实担当的社区年轻干部队伍。
“街道有个‘干部夜校’,利用晚上时间邀请知名教授、行业专家、业务骨干给街道和社区干部进行专业培训,非常实用。”2014年刚毕业来到西善桥街道的尹卓,如今已成长为齐修社区党总支副书记。
在街道的支持下,齐修社区聚焦辖区老年人口占比较多的情况,首创老年人“三色码工作法”,将紧急关注失能、半失能、患重病及80岁以上独居孤寡老人,75岁以上患二类疾病及特困、失独、孤寡等老人,60岁以上身体健康的独居老人,按照红、橙、绿三色码“分色标注”,建立“一户一档+分级管理”联系档案,实施精准帮扶,相关做法入选“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干部的培养,关键要抓好实践锻炼。雨花台区委组织部积极会同各街道(园区)开展“点将攻坚”“揭榜挂帅”等专项行动,为素质高、有潜力的社区年轻干部压担子、搭台子,有计划安排到社区一线、到艰苦岗位去接受磨炼。
雨花街道丁墙社区现任党委副书记叶婷,曾为雨花台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在任期间多次获得雨花街道“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2020年10月,叶婷接到雨花街道党工委组织任命,来到丁墙社区担任社区党委副书记。
从一家纯居民的小社区来到有经济职能的大社区,叶婷一度不太适应,“但我这个人性子倔,觉得既然组织上把我调来既是锻炼、信任,也是一种考验。所以我迅速调整了心态,以归零的心态学习,向社区老同志多请教,走访居民、企业,了解他们的需求,最终从群众需求中找到了工作的切入点。”
很快,叶婷走访发现,丁墙社区毗邻南京南站都市商业圈,人流密集,随着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快速发展,大量新就业群体在此聚集,并呈现出队伍庞大、活跃度高等特点。对此,叶婷拿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一红色法宝,通过“组织、服务、作用”三链联动,实现服务新业态群体与社区共治共享良性循环,引导新就业群体履行社会责任,融入当地社区。“有位顺丰小哥参加志愿服务特别积极,还早早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今年已经是预备党员了。”叶婷笑着说。
下一步,雨花台区委组织部将进一步健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持续助力社区干部脱颖而出、健康成长,激发他们甩开膀子、迈出步子,破难题、克难关,将一件件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好事实事真正做到居民群众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