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火线寻人”入选十项惠民实事
省公安厅举行“向人民报告”新闻发布会
南京“火线寻人”入选十项惠民实事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静 通讯员苏宫新
我省现行命案连续7年全破,全面推行5G可视化110报警服务……为庆祝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1月9日,江苏省公安厅举行“向人民报告”新闻发布会。在省公安厅发布的十项惠民实事中,南京“火线寻人”入选。
现行命案连续7年全破,电诈预后被骗率降至0.01%
2024年,全省刑事案件破案率同比上升3.1%、立案同比下降23.1%,现行命案连续7年全破,电诈警情、立案、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26%、35%、51%。
针对电信网络诈骗多发态势,江苏公安机关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各类精准预警模型,多渠道挖掘潜在受骗群众,在全省成立1624支专职劝阻队伍,高效率、高质量开展见面劝阻等工作,用大数据和“嘴皮子”挽救“钱袋子”。2024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累计精准发出宣防短信200余万条、呼出劝防电话80余万通、派警上门化解涉诈风险12.6万次,避免群众受损206万人次,江苏电信网络诈骗预后被骗率降至0.01%,保持全国领先。
积极助力绿色发展,高效运行省市生态环境保护联勤中心,2024年,江苏公安机关侦办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1496起、同比上升7.4%,有力守护了碧水、蓝天、净土。同时,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工作,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江苏公安机关长江禁渔工作成效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
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破获南博等文旅场所“黄牛”大案
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江苏公安机关全力以赴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2024年暑期,南京公安机关针对南京博物院周边存在“黄牛”加价倒卖免费门票的情况,全链条打击、彻底捣毁2个利用科技手段非法抢占并倒卖文旅场馆门票的犯罪团伙,有力维护了文旅市场秩序。
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目前,全省公安派出所综合服务窗口建成率达九成,已经形成1个省级公安政务服务窗口、13个地市级窗口、95个县级窗口、423个“三进驻”(进社区、进企业、进村组)点位、1554个户籍派出所综合服务窗口、4200余个自助区和便民服务点的公安政务服务窗口运行体系。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和省公安厅统一部署,南京公安机关在全国首批试点推出出入境证件补换发“全程网办”,真正实现了申请人“一次都不跑”。目前,该新政已惠及近4000名南京户籍居民。
5G可视化报警、“火线寻人”,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
江苏公安机关着眼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打造协同高效的警务运行生态系统。
全面推行5G可视化110报警服务。2024年8月,江苏公安机关会同通信管理部门,部署全省推广5G可视化110建设应用,群众无需专门安装报警App或微信小程序,在拨打110时直接选择视频通话,或由110发起视频通话,报警时即使“讲不清”,110也能“看得见”。5G可视化110在报警精准定位等警情先期处置中得到广泛应用,截至目前,全省视频报警起数已达2.6万起。
在省公安厅对外发布的10项惠民实事中,南京公安机关的“火线”提速再发力、“寻人”见底保民安入选。2022年,针对群众关注的家人失联问题,南京市公安局在全国较早建立了失联人员查找专班,按照命案侦破标准,高效处置人员走失警情。2024年,市公安局在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持续优化“火线寻人”机制,充实完善专班手段资源,创新升级“空地协同”等技战法,进一步提升查找效率,2024年共找回失联人员6000余人,24小时找回率提升至99.7%,有效回应了人民群众关切。
增强与群众线上互动交流,推出IP形象“江小安”“苏小宁”
为进一步增强与群众的线上互动交流,省公安厅结合江苏地域文化特色与警察职业特点,在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到来之际,设计推出江苏警方IP形象“江小安”“苏小宁”。
男警“江小安”,以江苏省的省树银杏树为设计灵感。银杏树象征着坚韧沉着,将银杏叶图案融入腮红部分,与男警英气的剑眉和威严的目光一起,展现江苏男警的忠诚为民、英勇无畏。“江小安”将像银杏树一般扎根江苏大地,用心用情守护一方平安。
女警“苏小宁”,以江苏省的省花茉莉花为设计灵感。茉莉花象征着纯洁真挚,将茉莉花图案融入腮红部分,搭配微微翘起的羊角辫,展现江苏女警的灵动与温婉。“苏小宁”如茉莉花般清纯的笑容背后,是真情服务群众的最美初心。
“江小安”“苏小宁”,两个名字连起来就是“江苏安宁”,寓意全省社会大局平安稳定、人民群众幸福安宁。这两个IP形象将被用于江苏公安机关与广大网民的互动交流,方便大家更好地了解江苏公安,参与平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