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烟台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将突破6000万千瓦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
1月13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了《关于支持烟台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的总体情况,烟台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孙吉鹏就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回答。
“能否介绍一下烟台这几年在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效?”发布会现场,针对媒体关注的问题,孙吉鹏进行了回答。
孙吉鹏介绍,近年来,烟台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理念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培育壮大新兴未来产业、布局15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特色产业园,因地制宜构建新质生产力,形成6个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和3个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助力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迈上万亿级台阶,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25、北方地级市首位;推动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左右,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发展保持稳健增长的良好势头。如今的烟台,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大志所向、大局所在、大势所趋,已是印刻在骨子里的鲜明特征,烟台市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进程中,在能源、产业、生活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更加浓厚。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增强。充分发挥烟台富集的资源优势,构建起“核风光氢储LNG”协同发展的新型能源体系,塑成烟台清洁能源突出特色,创造了多个第一:发出中国第一度大规模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发电和山东省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投运全国第一个商业化核能供热示范项目、全国第一个城市级虚拟电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700万千瓦、稳居山东省首位。当前总投资7000亿元千万千瓦级核电基地、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千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千万吨级LNG基地以及在“东、西、南”三个区域布局的电网负荷侧大规模区域性独立储能中心正在加快实施,到2035年,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将突破6000万千瓦,届时年可生产清洁电力2900亿度。
“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依托烟台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设立“双碳”专项资金,拿出2000万元支持23个双碳示范引领项目,培育先进结构材料、生物医药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核电装备、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航天、半导体入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丁字湾新型能源创新区、东方航天港、世界级绿色石化城、中国海工装备名城、百万辆汽车产业城、国际生命科学城全面起势。近期山东省出台专门支持我市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的20条政策措施,印发《烟台市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方案》支持烟台谋划“一带一湾、两核、十园”空间布局,重点以前沿材料、生命科学、新型装备等3个高成长型未来产业和空天信息、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X”个高潜力型未来产业,构建“3+X”未来产业发展体系。烟台在更加绿色优质的未来产业赛道抢得先机。
“生活”绿色低碳转型持续向好。烟台积极探索在公共服务等领域融入绿色化、低碳化要素,聚力实施零碳供暖、绿色建设、零碳示范、绿色低碳全民行动。过去一年,新增零碳供暖面积16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面积850万平方米,新建充电桩1万个、乡村直流快充站实现“乡乡全覆盖”,长岛国际零碳岛入选国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