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一签多行”助力南下香港消费,成效已立竿见影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深圳户籍居民赴香港“一签多行”于上月恢复,并扩展至持居住证的非户籍居民,对香港零售、饮食等行业带来的好处逐渐显现。到港购物“说走就走”已成不少人的生活日常。
香港《星岛日报》1月26日称,这波南下潮逐渐带旺北区、屯门、元朗等近年较少旅客到访的地点。在上水街头,带着行李箱的人士比两个月前增多。蔡女士表示她多年来经常来港购物,恢复“一签多行”后更方便,“好像到邻居家串门”。超市经理透露,近期人流增多,加上临近岁末,很多人置办年货,营业额比去年同期增加至少三成。在沙田新城市广场购物的林女士表示,上午带孩子参观香港历史博物馆和太空馆,中午到沙田吃饭购物,之后再乘港铁回家。报道称,屯门一个大型商场春节前推出市中心至深圳湾口岸免费搭乘单程巴士的优惠,吸引不少旅客前来置办年货。
自去年12月1日恢复“一签多行”,深圳市居民可以在一年内不限次数往来香港地区,每次在港逗留不超过7天。国家移民管理局1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自新安排生效以来,深圳市居民出境赴港104万人次,按年增长22.3%。
“一签多行”也吸引不少深圳居民来港深度游,内地社交平台近期出现相关帖文和视频,但并非推荐油尖旺、港岛等热门旅游购物地,也不是游客众多的网红店,而是小众地点。有人推荐到元朗同乐街一家餐馆品尝“人生沙爹面”,然后到锦田乡村散步背离繁华,其间经过跳蚤市场和村屋,享受静谧的午后。还有人推荐上水华山远足,“连绵的山路跨越多个山峰,山连山,岭过岭,形成蜿蜒山路,因此被称为‘港版万里长城’”。
有港媒称,恢复及扩展深圳“一签多行”,仅从旅客数字上看,成效已立竿见影,建议内地在评估香港的承受力和大湾区内地旅客的客流量后,可考虑分阶段把“一签多行”扩展至大湾区其余8个内地城市,以及其他一线城市,以推动大湾区市场一体化,为香港经济注入新的动能。文章称,随着人员和资源的流动增加,香港和大湾区的产品和服务可以互为借鉴和学习,增强市场竞争力,也有助于增进社会文化交流,促进认同感和归属感。(杨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