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助力生态环境监管 智慧"千里眼"守护绿水青山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慧化手段正逐渐运用到各行各业,生态环境监管领域也不例外。目前,我市共有113家重点单位、312个监控点位实现联网,其中涉气重点单位60家,监控点242个;涉水重点单位61家,监控点70个,重点单位和监控点位安装联网率达100%。
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传输数据异常,我市将启动电子督办机制。“电子督办机制有3个环节,即:事前,可以提前发出潜在风险预警,引导排污单位自主防范。事中,在收到督办信息后,迅速核实并采取措施,确保数据的有效传输,防止问题扩大。事后,针对异常情况依法启动调查处理程序,确保环境违法问题得到及时查处。”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站房门禁视频与高空视频的实时监控,也在不断丰富环境管理的数字化、可视化和智能化路径。目前,我市已接入站房门禁203套、站房视频894路、高空及污染企业视频110路、污水企业视频12路,去年共推送环境违法行为线索161条。广泛分布的监测点如同“神经末梢”,不断采集环境数据,为我市生态环境监管的智慧化提供源源不断的数据支撑。
在数字化技术的助力下,“智慧监管”使得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同安上了“千里眼”“顺风耳”。“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时监控和快速转办功能有效提升了执法效能、节约了执法成本,进一步增强了非现场监管水平,真正实现了让‘数据跑’代替‘人工跑’。”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工作人员王翔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