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情“亚冬会” 释放冰雪运动“新动能”
2025年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于2月7日至2月14日举行,这是继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后,我国举办的又一重大综合性国际冰雪运动盛会,也是时隔29年哈尔滨第二次承办亚冬会。
2月3日,第九届亚冬会火炬传递活动在黑龙江哈尔滨盛大举行,11公里长的火炬传递路线,120名火炬手参与,历时近4小时,整座城市沉浸在一片热烈欢腾的氛围之中。“双亚冬”之城“尔滨”以“冰雪同梦 亚洲同心”的理念,迎接来自亚洲各国的冰雪健儿,亚冬会的“朋友圈”越来越大。第九届亚冬会开幕在即,始终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赛理念,以冰雪运动为引领,弘扬冰雪精神、传承冰雪文化,“冷资源”发挥“热效应”,促进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瞄准冰雪“冬”风,亚冬会让全民参与“活力十足”。2024至2025年雪季,冰雪旅游正当时,群众冰雪赛事活动呈现多元化、井喷式增长。泡温泉、赏雾凇、戏冰雪、观冬捕成为热门项目,滑冰、冰壶、冰球、雪地拔河、雪地足球、亲子雪橇车、旋转陀螺等大众化休闲娱乐产品频出,个性滑雪培训、冰雪休闲娱乐、冰雪文化体验、康体度假等配套服务产品发展……丰富多彩的冰雪活动接续上演。数据显示,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以来,全国居民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13亿人,其中,黑龙江省县区级以上冰雪赛事活动预计有500余项次,直接参与人数25万人,间接带动700万人次,较上个雪季增长约20%。从素有“亚洲第一步行街”的中央大街,到开幕式举办地会展中心,从太阳岛到冰雪大世界,哈尔滨利用街边、公园、广场等场地,扩容改造、提升品质,打造建设了110余处公益冰场,通过“冰雪+”新场景、新业态,探索冰雪文化与冰雪运动、冰雪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挖掘冰雪文化消费潜力,进一步提升游客体验,尽情感受冰城魅力。
瞄准市场“冬”风,亚冬会让冰雪经济“产业转型”。据统计,春节假期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1215.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191.5亿元,第二十六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累计接待游客超61万人次,2月1日单日入园游客数量更是突破了10万人次,创下单日入园游客新纪录。亚冬会期间,银装素裹的赛场、晶莹剔透的冰面,一场充满激情与梦想的冰雪盛宴拉开序幕,“跟着赛事去旅行”为哈尔滨冰雪文旅产业注入新活力。冰雪运动的“冷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热引擎”,要培育新型冰雪消费业态,推动“冰雪+赛事”“冰雪+康养”“冰雪+非遗”“冰雪+节庆”“冰雪+温泉”“冰雪+演艺”,带动核心景区周边消费业态共同繁荣,衍生更多旅游消费新业态。把“冷资源”变成“热产业”,要强化冰雪人才、冰雪资金、冰雪政策等支撑,推出融合滑雪度假、赏冰乐雪、民俗体验等主题精品线路,丰富冰雪消费产品、优化冰雪消费环境,加快推动“白雪”换“白银”,推动冰雪经济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增长点。
瞄准发展“冬”风,亚冬会成为大国形象“靓丽名片”。1953年,首届全国冰上运动会在哈尔滨举办;1996年,中国第一次举办亚冬会选址哈尔滨,亚布力声名远扬;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走进哈尔滨,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世界级综合性冬季运动会……在冰雪奇缘中,我们看到了山海间的壮美、文化的传承。如今赛事、节庆、文旅叠加,“尔滨”正拥抱又一个火热的冬季,也让亚冬会成为一次难忘的心灵之旅。冰雪文化,为冰雪赋予温暖的文化情怀,为素净的冰天雪地注入神奇的艺术生命,“冰灯”起源于古人日常照明的需求,“以矾入冰冰不化,以烛照冰光四射”描绘了中国古人制冰照明的情形,之后运用冰灯、冰雕、雪塑造景技术成为冰雪应用新场景。亚冬会特许商品专营店内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带动冰雪旅游产品受到广大游客青睐,见证百年历史的滨洲铁路桥、以冰雪艺术闻名的兆麟公园、享有“亚洲第一步行街”美誉的中央大街等城市名片,通过“冰雪窗口”向世界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不诉说着冰雪运动的魅力与风采。
北国冰城银装素裹,松花江畔圣火重燃。在冰雪王国,是跳跃的精灵、是迎宾的流光、是运动的激情,让八方冰雪健儿喜相逢,让亚洲同心曲在这里唱响,让我们尽情享受冰与雪的舞台!(文/李非燃)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