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一城鲜花奠国士,照见民族对精神丰碑的守望

本网评论员 王舒娴

这两天,武汉的鲜花脱销,因为全城的鲜花都被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送给了一个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

这场“倾尽一城花,只为奠一人”的集体送别,这场跨越地域、超越年龄的全民吊唁,照见的是一个民族对精神丰碑的永恒守望。

青年学子自发组织追思会,把菊花轻放在黄老遗像前;外卖小哥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在送花路上谈起“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无数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走进网络吊唁厅,点亮虚拟蜡烛……祭奠、送别黄老,有一个共同的情愫:他参与设计的核潜艇正巡弋在万里海疆,护祖国和人民安全,我们能安居乐业,有他的不朽功勋。

人民科学家人民爱。这种跨越代际的共鸣,恰恰印证了民族精神的强大生命力。

中国首次举行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黄旭华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之一,习近平总书记为他颁授勋章。在那次颁授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对英雄模范的表彰。今天我们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

送别英雄,但英雄精神永在。对黄老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他,争做他,成为他。

当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讲述“三十年不回家的爷爷”的故事,当中学生将菊花与物理公式并置在纪念墙前,当年轻科研工作者将核潜艇模型摆上工位暗暗立下志向……我们有理由相信,黄老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将像接力棒一样传承,支撑起大国重器的精神脊梁永远屹立。

这是人民对人民科学家的深情告别。献上的花束会凋零,但在城市的土壤里、民族的记忆里,永远生长着对民族脊梁的敬意。黄老用生命铸就的精神坐标,永远矗立在民族的精神版图上。【责任编辑:伍佳佳】

1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