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视机的变迁感受改革开放

作为改革开放的同龄人,我长在红旗下,沐浴春风里,一年一年地感受着祖国的巨大变化,感受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感受着老百姓们的脸庞日益灿烂。抚今追昔,不禁感慨良多。而最让我难忘的,还是那幼时乡村里左邻右舍们齐聚在我家看电视的情景。

记得80年代初的家乡,全村上下好像就只有一台电视机,那还是村里的集体资产,而且应该是一笔大资产。电视就放在村委会的大礼堂,用木头做了柜子,这样电视不放时就可以安全的锁在里面。村里还专门安排有一名电视放映员,吃住都在礼堂内。在我们孩子的眼里这无疑是一份不错差事,自然的这一名电视放映员也成了我们羡慕和景仰的人物,每次一遇上,便“大叔”、“大叔”的,早早的亲热的叫唤着。大人小孩,男人女人,喜好不同,然电视只有一台,因此常有为看哪个频道而发生纷争的事。到最后,村里不得已就只好选定一个频道,以后便常年只看这一频道的节目,这样子大家伙自然也无话可说。在放着电视机旁边的墙壁上镶有一块小黑板,平日里电视放映员会把一天的节目写在上边。家有读书郎的人家,便会打发孩子每日里去瞧上一眼,若有对胃口的节目,则急忙忙的吃过晚饭,然后又急忙忙的往礼堂上赶,生怕一慢就会占不到有利的地位,生怕一耽搁就会落下精彩的片断。电视多从午饭后放起,一般直要放到晚间的十一、二点。不过白天里看电视的都是些老人,还有就是不上学的小毛孩,可一旦到了晚上,尤其是有精彩节目的晚上,则男女老少齐出动,出门俱是看“视”人了。我记得放《霍元甲》、《水浒传》那会,礼堂内挤挤挨挨的全是人,仿佛全村的人都已倾巢而出。好在大礼堂确实够大,几乎能容纳全村上下的人。那时节那一种热闹快乐的场面想来还让人留恋。

后来村里家境稍好的人家有些也买了电视,但都是黑白的,且一般只有14寸大,不过在当时也足以让村民们羡慕了。我家也买了台西湖牌的黑白电视机。自从自家有了电视后,我也就很少再去挤那人头攒动的礼堂了,也更方便我欣赏心目中的英雄霍元甲。那时的我,每天傍晚时分就早早的催妈妈把电视机搬到院子里,在院子里摆上凳椅,不一会,左邻右舍的邻居们也陆陆续续的来到我家,一起看电视。有时板凳不够,看电视的人们或席地而坐,或干脆高高的跨坐在围墙之上,场面热闹又温馨。现在想起来,那些清风明月、星空璀璨的乡村夏夜和那心中充满了丝丝自豪的童年,让人无限的怀念!

后来,我便随家人去了县城读书。不久,就发现了县城里一些人家的电视机是一条一条彩色的,仔细看过才知道,那是用彩色玻璃纸粘上去的,虽然放映出来的色彩效果觉得别扭,却也着实在当时流行了一阵子。90年后,差不多每户人家的家里都拥有了电视,彩色电视机也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社会上迅猛的得到了普及,且屏幕尺寸也是越变越大,由14到18到21寸,再过几年则有了29寸甚至三十几寸的大彩电,而且大多数家庭还不再只有一台电视,起码也是楼下客厅一台,楼上卧室一台了。

98年后,开始流行背投电视机。有的背投电视机屏幕达到了60多寸,放在客厅,配合上音响,感觉好气派。而现在,美观、健康、轻薄的液晶电视机又成了百姓们的首选。每天回家,躺在沙发上,泡上一杯清茶,欣赏电视台播放综艺赛事或手机投屏的各类节目,不禁有“人生如此,夫复何求”的感慨。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举国上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电视机的更新换代则是见证我们国家这四十多年来政治、经济、社会、科技高速发展,是百姓生活不断提高的一个缩影。作为一名和改革开放共成长的同龄人,深感在自己度过的每个年轮里,国家的发展都踏实而坚毅,成果灿烂而辉煌。我也衷心的祝愿我们的祖国在日后的发展中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再获一个又一个的伟大成就!(朱紫春)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