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在寅:尹锡悦有妄想症,把权力交给这种人非常愧疚

记者:时任民政首席的前祖国革新党党首曹国在书中写道,当尹锡悦被提拔为检察总长时,青瓦台内外有明显意见分歧。您能解释一下当时任命尹锡悦为总检察长的原因和过程吗?

文在寅:是的,毕竟这可以说是促成尹锡悦当上总统的最初契机,所以当然会后悔。当时的确存在支持和反对的意见,但从比例上来看,支持和赞成尹锡悦担任检察总长的意见远远占多数,而反对意见只占少数。民主党整体上也是全力支持的。然而,尽管反对意见在人数上处于劣势,但我觉得这些意见有很强的说服力,无法忽视。

这些反对者主要是曾在尹锡悦担任首尔中央地方检察厅厅长时期与他有过直接接触的人,例如曾在那个时期担任法务部长的官员等。他们对尹锡悦的评价是他容易冲动,常常难以自我克制。此外,他的风格是非常照顾自己人,甚至形成了“尹锡悦集团”。事后来看,这些评价的确属实。因为近距离接触过的人会根据他们的经历说话,因此在人事任命中来自近距离接触者的评价往往至关重要。所以,虽然反对声音较少,但其内容值得认真倾听,这让我思考了很多。

当时,我与民政首席秘书曹国之间曾就此事进行深入讨论。当时的检察总长候选人推荐委员会共推荐了四名候选人,曹国亲自对这四人逐一进行了面谈,重点考察了他们对我们当时认为最重要的检察改革的态度和意愿。最终,曹国会见了所有四人后得出的结论是,除了尹锡悦,其他三名候选人都明确表示反对检察改革。于是,我们将候选人范围缩小至两人进行最终考量。(尹锡悦之外的)另一名候选人与曹国同一时期就读于大学,且在本届政府中担任过检察机关高层职务,与曹国关系良好,沟通也很顺畅。但遗憾的是,这位候选人明确表示,作为检察官,他无法支持检察改革。而尹锡悦虽然在沟通上可能存在不便,但至少在检察改革方面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实际上他在担任首尔中央地方检察厅厅长时,也曾对检察改革持友好立场。所以我们很苦恼。现在回想起来,也许当时选择与曹国关系良好、沟通顺畅的那位候选人才是更合适的决定。

然而,当时我和曹国都对检察改革充满信念,甚至可以说是过于执着,尽管存在不便,但最终仍然选择了尹锡悦。但正是这一决定,引发了此后诸多事件,因此,我至今仍深感后悔。

记者:因此,有人认为您也需要为此承担责任。有批评称,从结果来看,尹锡悦执政失败,但失败的一部分是当初提拔他的总统的责任。听到这样的批评,您有什么想法?

文在寅:这不是问题,但不管怎样,尹锡悦政府太糟糕了,执政水平太低了。甚至在戒严之前,他们的执政水平就很差、很低,把权力交给这些人,对此我们深感愧疚。每次看到这种情景,我都觉得自己在众人面前很丢脸。另外,经过这次弹劾和戒严,我心里真的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愧疚感,对国民深感歉意,甚至到了夜不能寐的地步。

确实,一开始是检察总长尹锡悦的任命,但是检察总长的职位和总统是不一样的。原本检察总长一职因辞职进入政界而饱受批评。因为要求政治中立,检察总长的选拔并不是终点,而之后对尹锡悦等时任检察总长的惩戒程序并不顺利、马虎,引发了很大的反弹,也帮助了尹锡悦在政治上的成长。所以,我认为,正是因为他看起来与文在寅政府截然相反,才被推选为国民力量党总统候选人。

但更令人遗憾的是上次总统选举的结果。因为尹锡悦在竞选过程中早已暴露出他的无能。他或许是个称职的检察官,但完全没有作为总统的能力,既没有治国愿景,也没有政策能力,甚至根本没有做好执政的准备。这一点当时已经显而易见了。而我们的候选人(李在明)无论在愿景、政策能力,还是总统的资质上都非常出色。所以我们当时认为,这场选举应该是轻松获胜的。如果那场选举围绕愿景和政策展开竞争,毫无疑问,我们会赢。历届总统选举基本上也是如此进行的。然而,那场选举最终变成了一场极端的负面选战,仿佛成了一场‘谁更不讨人喜欢’的竞争。而我们未能成功摆脱这个框架,这才是导致失败的原因。

回顾整个过程,我有很多后悔的地方。但总的来说,我们这一届政府,特别是我本人,无法回避促成尹锡悦政府诞生的责任。对此,我只能向国民深深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