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16部门联手打造消费新场景 涉及六大领域27条措施

为更好发挥消费对我省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快促进消费市场提质升级,充分释放消费升级新活力,近日,省发改委联合省工信厅、省公安厅等16部门印发《打造消费新场景释放消费升级新活力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消费新场景是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的系统集成,培育和打造消费新场景有助于更好顺应我省消费场景变化新趋势,不断提升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市场新需求。《方案》坚持“市场引领、融合创新、突出特色、示范带动”的总体思路,围绕居民吃、穿、住、用、行等传统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提出27条具体措施,积极培育和打造餐饮消费、文旅体育消费、购物消费、大宗商品消费、健康养老托育消费、社区消费等6大消费新场景,着力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和企业潜能,充分激活我省消费需求“一池春水”。

推进公园绿地开放共享

满足人们户外活动需求

大力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积极推进陕西文化专网和文化大数据平台建设。支持陕西省沉浸式文化元宇宙体系建设,积极整合数字孪生、AI、全息投影等技术,满足文化馆、博物馆等多元化文旅场景应用。落实电视“套娃”收费治理和酒店电视专项治理工作,采用优化存量、改进增量的方式,实现“一个遥控器看电视”及“电视机机顶盒一体化”。优化提升《免费专区》(《秦云TV》)建设,不断打造公司《秦云TV》免费内容的精品化程度。

大力发展赛事经济,积极承办一批国际国内重大赛事,精心策划一批“国内叫得响、国际有影响”的自主品牌赛事,持续办好西安马拉松、宝鸡马拉松等重大赛事活动,深入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加快发展户外运动产业和冰雪经济,积极引进国际或国内知名的电竞赛事IP,拓展体育消费新空间。支持体育特色小镇健康发展,鼓励和引导开展更多像岚皋“村BA”等富有乡村特色的赛事活动。

鼓励借助全息技术、XR、元宇宙等现代科技创新表达形式,将陕西广播电视塔打造成具备城市精神文化传播属性的地标性建筑。围绕新中国成立75周年,启动《丝绸之路万里行·繁荣之路》融媒活动、《2024丝路春晚》《中国·考古》第二季、《陕北民歌大赛》大型文艺综合活动等4个重大精品项目,带动视听电子消费。加快推动陕西数字文旅创新发展,支持引进或布局建设沉浸式、VR/AR、元宇宙等数字文旅产品,对内容新颖独特、填补陕西新业态空白的文旅企业给予一定奖补。

实施休闲农业精品工程,择优遴选2个县区申报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推荐申报一批村参加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活动,创响休闲农业特色品牌。推介30个左右“陕西魅力休闲乡村”和20个左右“陕西特色魅力田园”,进一步推动发展“美丽乡村+”多业态,打造“美丽经济”。

举办第17届乡村旅游展,做好乡村旅游品牌宣传工作。结合季节特点策划专题推介,持续发布66条秋季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线路,引导更多市民出城进村休闲消费。开展旅居养老示范县(区)创建三年行动,打造旅居养老示范县(区)。

指导高速服务区打造特色服务驿站,推动自驾车房车营地发展,完善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辅助功能,推广子午服务区、高桥服务区经验做法,实施一批高速服务区景观化提升工程。

常态化推进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在公园草坪、林下空间以及空闲地等区域划定开放共享区域,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推动“公园+健身”“公园+文化”等创新实践,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搭建帐篷、运动健身、休闲游憩等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需求,引导和扩大体育休闲及周边消费。

支持“旅游+”“+旅游”多行业融合发展,主动适应旅游消费新趋势,引导自驾车旅游、工业旅游等规范发展,积极组织申报一批全国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积极做好5A级景区培育工作,扶持25家以上高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探索低空+文旅新业态,开辟“快达慢游”景区直达线路产品,支持在山川自然风光等特色文旅景区拓展航拍、跳伞、编队表演、低空研学等游览试点项目,鼓励地形相对复杂、公共服务存在短板的景区与低空运营企业合作,优化物资快送、紧急医疗、应急救援、安全巡查、客流导引等服务。

支持构建“政府+非遗中心+高校+传承人”的非遗文创展示协作机制。

重点支持老字号企业

参加国内展销会

立足地方资源禀赋,做好“土特产”文章,组织申报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建设指南、监测技术规范两个省级地方标准,争取列入全省地方标准制修订年度计划。组织20家以上具有持续供应能力、稳定品控能力的生产经营主体参加第二十一届农产品交易会,持续增强“陕农优品”市场竞争力,激发消费市场活力。积极参与1-2种境外农产品及西亚十二国优质食品检疫准入工作,持续关注新业态、新技术、新材料潜在风险,筑牢进口消费品质量安全防线。

切实提升入境旅游便利化水平,聚焦“食、住、行、游、购、娱、医”等场景,推动外卡受理能力升级改造,持续优化陕西省境内外银行卡服务和受理标识张贴,2024年底前支持受理境外银行卡重点商户10000户以上。培育引进和改造提升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旗舰店、商业综合体和中高端商超等,鼓励商业银行视情况在旅游重点场所附近的营业网点通过增强外语服务人员配置、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类型、提供英文版本业务指引材料等方式,提升外籍来华人员金融服务水平。

积极对接中国民航局等部门,争取中国民航局在国际航权、意向航司运营审定、机场时刻分配等方面给予我省支持。适当增加主要客源国的入境航班频次,推出更多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国际客运航线全年累计运营40条以上,国际旅客运量达到100万人次以上。

聚焦重点场景需求和智能产品供给,以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出台《陕西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迭代能力,不断丰富和拓展电子产品消费新场景供给能力,组织开展2024年DCMM贯标试点申报和2024年数字化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征集工作。

以实施全省消费品“三品”专项行动为抓手,结合“秦乐购·享美好生活”消费促进年活动,因地制宜开展年货节、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等大型促消费活动。举办各类展会,帮助企业拓展消费市场,重点支持老字号企业及乳品、白酒等陕西名优特色产品,参加国内知名博览会、展销会。全力打造和运行“陕品好物”线上展示展销平台,提供陕西名优臻品一站式购物体验。紧盯主要消费城市和消费核心区,开展“陕西羊乳健康中国行”等推介活动,提升我省名优新特产品认知度和影响力。

充分运用新技术赋能

推动智能家居应用

充分运用AI、人机交互等新技术赋能,推动智能家居在智慧厨房、健康卫浴、家庭安防、养老监护等场景的应用,实现一体化、智慧化的新场景消费模式。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支持家居等“两新”类政策落实,支持金融机构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合理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家装家居消费金融需求。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乘用车贷款首付比例,适当减免汽车以旧换新过程中提前结清贷款产生的违约金,更好支持合理汽车消费需求。

鼓励有条件的地市科学制定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TOD模式,优化城市公共交通场站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鼓励各地积极开发地标级城市综合体,推进汽车客运站综合开发利用。支持客运站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进行综合立体开发。鼓励各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属地汽车客运站产业转型发展支持政策。

持续推进全省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加密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服务区(站)充电基础设施,推进农村公路沿线充电设施有效覆盖。到2025年底前,基本形成“固定设施为主体,移动设施为补充,重要节点全覆盖,运行维护服务好,群众出行有保障”的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加大对消费新场景项目建设用地保障力度,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对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用地报件的审查办理。

印发《关于组织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督导各市积极申报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督导各市(区)加快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替换推广,夯实各级各部门新能源汽车属地推广主体责任,各市(区)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出租车(含网约车)等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打造更多“美食名村名镇”

鼓励餐饮服务明厨亮灶

深入挖掘地方特色美食资源,打造更多像袁家村一样具有地域特色的“美食名村”“美食名镇”。支持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研究制定预制菜产业地方技术标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鼓励餐饮服务明厨亮灶,大力推广餐饮环节菜品配料和制作方法自主明示制度。鼓励餐饮企业通过在配菜区域设置电子显示屏滚动展示菜品配置和制作方法等相关信息;在餐厅纸质菜单上增加配菜环节和制作方法;在餐桌上或餐厅入口处张贴二维码,消费者扫描后可对后厨的操作进行实时查看监督,并获取菜品配料和制作方法等用餐信息。

探索“社区+托育机构”模式

鼓励打造医育结合托育服务模式

鼓励全省各类二级以上(含二级)公立医疗机构开展特需医疗服务,设立特需门诊、特需病房,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和保健需求。医疗机构开展特需医疗服务项目实行备案制管理。鼓励医疗机构探索智慧医美新场景,探索打造“医美智慧门店”。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部委《关于印发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意见的通知》要求,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材料,压缩审批时限,吸引社会力量进入医疗领域,鼓励社会力量进入高端医疗领域。

积极探索托育服务新模式,加快完善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参与托育服务体系建设。鼓励社区和用人单位开展托育服务,探索“社区+托育机构”模式,鼓励地市打造“医疗保健+教育促进”的医育结合托育服务模式,努力实现城市社区15分钟托育服务圈。加快推进托幼一体化,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利用现有资源开展托育(2-3岁)服务。

培育打造陕西养老产业知名品牌,鼓励相关机构联合企业研发生产老年助力车,生产抗衰老药品和老年人常用药品,推广老年智能睡眠床等老年产品。大力发展康复器具和养老照护人形机器人,支持相关企业开发老年可穿戴设备,打造银发经济商品超市,推进线上网购。

推动基层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有机衔接

支持开发涵盖物业管理、社区活动通知、医疗健康咨询、家政服务预订等内容的社区服务数字平台,引入智能快递、智慧医疗、智能安防等设备和系统,实现物业管理、居民沟通、服务协调等功能智能化。

指导各市(区)结合完整社区建设、城市居住社区补短板行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扎实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加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基层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有机衔接,提升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

指导市县统筹推进农村道路改造提升,打通农村道路“最后一公里”。联合交通、邮政、商务等部门建设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稳定运行的村级综合服务站,实现村级公共服务与快递服务有效衔接。

以农民丰收节为载体,大力发展节庆经济,顺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求,举办丰收节陕西特色农产品展览展销等系列活动,吸引城乡居民广泛参与农民丰收节。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常彭朵 杨鹏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曹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