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如何能在算力领域“快速起跳”?
本文转自:人民网-青海频道
人民网西宁2月11日电 (陈明菊)2月10日,西宁市绿色算力产业招商引资、人才引进和服务保障新闻发布会召开,西宁市政府副秘书长赵柯杰从西宁市绿色算力产业招商引资、人才引进和服务保障有关情况等四个方面作了具体介绍。
西宁能在算力领域“快速起跳”,关键在于西宁有着得天独厚的清洁能源优势和较为完善的政策保障。
青海全省清洁能源装机占比93%,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69%,均居全国第一。清洁能源大规模供给,不仅能保障数据中心对电力的巨大需求,还为算力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绿色电力。此外,夏季平均气温仅18.3℃,机房制冷成本更低,较其他地区相比,投资成本可降低20%,有效削减运营成本约30%。
政策层面,青海省委省政府和西宁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融入“东数西算”布局方案》《绿色算力基地建设方案》《促进绿色算力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等一系列优惠的政策举措,涵盖了绿电支持、金融支持、企业培育、人才引育、营商环境等方方面面,提供了全方位的要素保障。对企业而言,这既是“定心丸”,也是“加速器”。
青海清洁能源投资回报周期同比其他地方可缩短2年左右,这就是将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与完善的政策体系充分结合的结果。
西宁市积极构建绿色算力产业生态,坚持规划、要素、人才、机制协同支撑,绿电、算力、服务、应用、场景一体推动,着力培育“1+3+X”的绿色算力体系,实现聚算、聚产、聚业、聚人。
其中,绿电方面,依托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示范中心城市建设,建成全省首家虚拟电厂,全面启动“零碳园区”建设,加快推进6兆瓦光储充智能微电网和新型储能基础设施建设。算力方面,建成青藏高原生态大数据中心等数据中心8个,推动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园建设,建成标准机架10778架,算力规模达到5300P,构建“通算+智算+超算”的多元算力体系。
强化绿色算力企业就业服务,西宁市将充分发挥人社、大数据局等部门联动作用,掌握绿色算力企业用工需求、招工进度,以及企业缺工人数等用工信息,针对性开展“全周期、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的公共就业服务。
此外,西宁市聚焦集聚绿色算力人才目标,搭平台、建机制、聚合力,创建了全省首个绿色算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共同体、建立了300余人组成的专家人才库等重点项目,通过政策落地,吸引了各方面人才投身西宁绿色算力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