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遗产管理人”案背后:跨越血缘的无声照护

照片中间的老人一米五八的个子,戴着帽子,和蔼地看向镜头。在他身边围了两排小辈。大门上贴着的大红福字、一对灯笼,映着人们的满脸喜气。

老人名叫杨启本,1930年生人,是一名在太仓的聋哑人。他身边的晚辈们是顾家人,和他并无血缘关系。但从2014年到2021年,顾氏的三个兄弟悉心照料了杨启本的晚年。

2021年,老人去世,这段故事原本将被埋没。同年民法典新增的遗产管理人制度,让他们的人生重新被看见——因杨启本遗留的财产无人继承也无人受遗赠。太仓市民政局依据法院判决书,将杨启本留下的遗产悉数分配给了顾家三兄弟,肯定了他们的善举。

杨启本与顾家人的全家福 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陈蕾 摄/翻拍

固定之约

一处长长的小巷子,转弯通向13号楼栋,楼栋的白墙下留着青苔印记,杨启本曾独居在此。推开1楼的门,是两间卧室,厨房摆着过去的瓶瓶罐罐、储物间塞着储存衣服的老式皮箱。

独自生活时,杨启本会捡起年轻时的手艺,他在上海学过红帮裁缝,后来进了太仓服装厂工作,直到退休。家中橱柜里有他的裁缝尺、眼镜、剪刀和其他工具,他给顾家兄弟做过袖套。

家中摞得整齐的相纸是杨启本与顾家晚辈的合影,记载着他们从2013年到2017年的变化,有几张相纸背后,老人一笔一画地写下照片上每位成员的名字以及照片拍摄地。站在最中间的老人似乎享受着小辈环绕的幸福。

杨启本的裁缝用尺

追溯起顾家和杨家的渊源,那是上两代时就结下的联系。顾氏三兄弟的奶奶是杨启本的奶娘。“在乡下,吃了奶就当干儿子一样”,顾家老二顾永芳说,他从奶奶那得知,杨启本生于太仓,出生时是健康孩子,4岁那年发高烧,烧坏嗓子,说不了话,成了聋哑人。按辈分,他管杨启本叫叔叔。顾家三兄弟年少时,常跟着奶奶一起去杨家。逢年过节,双方都会来往。

杨启本姐姐叫杨碧梧,大他1岁,曾是太仓市总工会的干部。顾永芳记得,他人给杨启本介绍对象,杨碧梧说,弟弟聋哑,如果再找个聋哑,生下来再聋哑,这就不好了,便没让弟弟找对象。

杨碧梧也一直没有结婚。1983年,姐弟俩年过五旬,一起搬到府东社区实小弄的房子里,互相依靠。两人年纪渐长,家里换灯泡、安窗帘之类的杂事需要人帮忙,便会喊顾永芳和其他兄弟来。

2006年5月,杨碧梧中风,需住院治疗。除了护工照料外,原太仓市总工会机关工会主席袁琦光告诉《今日说法》,杨碧梧住院期间,杨启本一直陪护。府东社区副主任朱晔回忆,杨碧梧在卧床住院许久后提出,自己走了后,需要总工会和社区帮忙照顾弟弟。顾永芳说,他和哥哥弟弟也受到了嘱托。

2014年6月,杨碧梧离世。府东社区居委会一份《关于杨启本晚年生活的情况说明》的材料显示,当时总工会和社区牵头,与顾家三兄弟及杨启本一起开了座谈会,让杨启本自己选择哪位亲属照顾他晚年的日常生活。

当时还有几项方案。府东社区党委书记沈秋艳说,包括由一名远方亲戚照护老人,不过对方提出要继承遗产。顾永芳印象中,另一方案是杨启本住进养老院。

但杨启本选择住在家里,由顾氏三兄弟照料。自那时起,每周与顾家兄弟的见面成了杨启本的习惯。

府东社区居委会出具的《关于杨启本晚年生活的情况说明》

杨启本写的委托书

他每周日乘公交车去顾永芳家,顾永芳和大哥顾永元知道他会来,提前买菜烧好。杨启本习惯喝点酒,饭后顾永芳再开车把他送回家。

这样的相约因一次事件被改变。顾永芳记得,那次公交车误点,杨启本想打车去顾家,给司机的地址把板桥写成了花桥,送到才发现地方不对,司机只能把他送到昆山派出所。民警打电话给顾永芳,顾永芳让女儿和侄子开车去接。女儿回忆,那时看到杨启本老人,他已是要哭的样子。

因为此事,顾永芳和顾永元商量,周日不要让老人自己去顾家了,他们每周日九点去老人家里。兄弟俩都知道,杨启本没有电话和手机,不能随便改约定。

到了时间,杨启本都会在楼栋路口处等待着。顾永芳来了就坐在杨启本的卧室桌旁,茶已泡好,他和老人坐一小时。杨启本会在白纸上写字和顾永芳交流,比如电视机放不出,空调有问题了。平日遇到问题,便通过楼上邻居给顾永芳打电话。顾永芳习惯把杨启本家的电视调到静音,因为担心他听不见,怕遥控器误操作,声音影响到邻居。

杨启本家,茶几上摆放的杯子

顾永芳和哥哥弟弟来看望时会留意带些红烧菜,因为老人自己做饭只能白煮——家里的厨房排了一排电饭煲,姐姐在世时担心用火危险,不让弟弟用煤气灶。有时他们问老人下星期要吃什么,老人就在白纸上画,想吃鱼画一条鱼,写“红烧”。顾永芳说,一般带去的菜能够老人吃三天。

朱晔提起,有一次顾家兄弟家中有事,打电话和社区说这周可能去不了,菜就让社区的工作人员帮忙取来送上门去。

这样的照料渗透进杨启本生活的方方面面。顾永芳记忆里,之前曾陪老人去附近中医院看过白内障,做了手术再开药回去。杨启本年纪大了腰不灵便,便陪他寻医问药。

顾家兄弟的父母早早离世,老大顾永元做过厨师,老二顾永芳早年是司机,老三顾永其有一个工厂,平日繁忙。被问及为什么这样照顾杨启本,顾永芳说,兄弟们退休后有闲暇时间,他一直把杨启本当长辈,心里也惦念杨碧梧的临终嘱托,“他无依无靠,我们就要把他照顾好”。

病床前的照护

在外人眼里,杨启本因聋哑,不怎么和邻里街坊打交道,他的社会联系主要就是顾家兄弟。住在杨启本家楼栋对面的龚阿姨提到,见过兄弟们来看老人,老人一个人住,平时都不出门,居委会给他送东西,就在外敲敲窗

朱晔说,聋哑群体普遍有自我保护意识,很信任的人才能和他交流。他回忆,在杨碧梧去世后,杨启本稍微沉默了些,不常去社区,上门看望的社区干部反映,那段时间老人不很开心。但后来顾家兄弟看望他,社区里的党员有时看到老人一个人等在楼栋口,会拍拍他的肩膀,比划一下今天是不是有人来?老人就开心地点点头。杨启本有次带着和顾家人的合影到社区,指给朱晔看。朱晔在纸上写话问,有家了?老人笑得很幸福。

随着年纪增长,杨启本的身体日渐衰弱。2017年9月24日,上午九点,顾永芳如约来到杨家小区,杨启本却没有等在楼栋外。顾永芳开门进去,在卧室地上看到了倒下的老人,边上正是他们平时喝茶交流的座位。

杨启本的鼻息有气,但身上凉了,顾永芳马上打了急救电话,附近的中医院救护车把老人送去就诊。杨启本被诊断为脑梗、半身瘫痪,当时87岁。

这是太仓市人民法院办理的第一起遗产管理人案件。王坤说,在这一制度出台前,实际情况中尽管有遗产酌给制度,但要应用起来,没有继承人便没有起诉对象,“就是打官司没有被告”。他说,过去像这样的案例,遗产会上交国有。遗产管理人制度可以防止遗产处于无人管理状态,避免相关权利人利益得不到合法保护,且可以保障遗产公平分配。

判决书上写道,民政部门承担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事业、社区服务等工作,比较了解辖区内公民的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有能力担任遗产管理人。太仓市民政局担任杨启本遗产管理人后的职责为:(一)清理遗产并制作遗产清单;(二)向继承人报告遗产情况;(三)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遗产毁损、灭失;(四)处理被继承人的债权债务;(五)按照遗嘱或者依照法律规定分割遗产;(六)实施与管理遗产有关的其他必要行为。

顾氏三兄弟的案件也是太仓市民政局第一起经办的遗产管理人案件。民政局办公室经办此事的张姓书记向澎湃新闻介绍,法院判决后,民政局先和社区沟通,核实了基本情况,其次了解顾氏三兄弟的需求,再联系了法律顾问做专业咨询。他咨询过律师,相关费用可以在遗产中支付。

律师宋陶是此次民政局遗产管理的法律顾问,他了解到杨启本留下的遗产分为房子和银行卡里的钱,为避免遗产灭失,先让顾永芳继续管理遗产。考虑到三兄弟在没有法定义务的情况下,对杨启本进行照顾和帮助,宋陶说,他和民政局反复协商遗产分配方案,认为房屋可以完全分给三兄弟。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困难。宋陶认为,遗产管理人制度出台后,相应的细则还没有配套跟上。他回忆,房子办理过户时,房屋产权管理机构找不到配套的法条和法律依据,房产分给顾氏三兄弟到底属于买卖所得,还是法院判决?他只能和机构解释,这是新的制度,在这个案件中,民政局作为行政机关分配遗产,从而可以对房屋进行处分。民政局为此写了书面情况,最后以代理人的身份,办理了过户手续。

宋陶觉得,在这次案件中,实际上居委会更了解双方情况,更方便处理,但没有居委会做遗产管理人的制度。

除房产外,最后杨启本名下银行账户内余额归三兄弟所有,三人各得其三分之一。

遗产管理人作为一项新制度,“在实践中,还需要更多具体的规则和流程来阐明遗产管理人何时介入、如何履职”,王坤对记者说。

热门相关:弃妇种田忙   豪门退婚妻:宝贝,再嫁我一次!   惊悚乐园   绝宠小医妃:王爷,来一针   甜蜜婚令:首长的影后娇妻